{{ $t('FEZ002') }}圖書館|
身為愛美女性,總會特別費心打理外表,但你是否也積極關心身體的內在健康?根據衛福部2020年死因統計資料,乳癌是婦女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,每36分鐘就有一名女性罹患乳癌,平均每天約有7.3人死於乳癌。近幾年更發現,台灣的乳癌患者出現年輕化趨勢,乳癌已然成為女性罹癌的頭號殺手。在國際乳癌防治月的十月間,面對乳癌的威脅日益加劇,正視乳癌防治勢在必行!
黃體素不足的5種症狀,這7類人要注意!教你利用飲食、生活習慣改善黃體素不足
癌症發生率逐年升高,已是不容忽視的事實,其中容易引發乳癌的危險因子,包含:老化、基因變異、生育因子(如:初經較早、停經較晚、未曾生育、較晚生育、未曾哺乳等),以及有乳癌家族史或相關病史(例如: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);另外,抽菸、飲酒、不健康飲食(如:攝取過多動物性或植物性脂肪)、缺乏運動、肥胖與長期接觸含有環境賀爾蒙產品(像是殺蟲劑、塑化劑)等因素,皆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。
乳癌不僅好發於熟齡女性,尤其在亞洲,近年來年輕女性罹患乳癌的人數正急遽攀升。2019年有調查指出,台灣女性的乳癌罹病年齡分布群,以45歲到65歲之間的患者為大宗,50歲以下罹患乳癌的人數約有5500多人,35歲以下的年輕患者則有400多人。
乳癌年齡層下降的原因,可能與現代女性較晚生育、生活緊湊高壓、飲食西化、缺乏運動、經常接觸環境賀爾蒙等因素有關。
也因為自恃年輕,對於癌症的危機意識較低,缺乏定期檢查的習慣,因此除非是摸到乳房硬塊、或有異常分泌現象才就診檢查的情況下,更容易延誤就醫。
健康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本之道!無論是熟齡或年輕女性,都該對乳癌提高危機意識,一旦有疑慮,皆應進行乳房檢查,透過定期篩檢,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,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。
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指出,38%的乳癌是可以被預防的!要訣在於健康的生活型態,包括定期篩檢,以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,像是:飲食均衡,尤其是減少高脂食物,少吃紅肉,多吃白肉,以免誘發身體發炎,增加乳腺腫瘤機率;另外,維持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,以減少腹部脂肪累積,即可減少雌激素生成,進而降低乳癌發生率。
總而言之,維持免疫系統正常、適時釋放身心壓力、遠離菸酒及會干擾內分泌物質的環境賀爾蒙、避免太晚生育等致癌因子,採取多管齊下的預防之道,才能盡可能遠離乳癌的威脅!
{{ $t('FEZ013') }}
{{ $t('FEZ003') }}2024-03-04
{{ $t('FEZ014') }}2024-04-03|
{{ $t('FEZ004') }}2024-03-04|
{{ $t('FEZ005') }}97|